保障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专报
22日开始降雨减少气温升高 27-28日转晴热
气象条件利于热量增加和作物快速生长
摘 要:预计20-21日全省有一次降雨天气过程,22日开始降雨区域迅速减少,气温升高,27-28日转为晴热天气,西南部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2~34℃。高温时段局地会有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大部分农区土壤墒情良好,未来气象条件利于热量累积,对前期积温偏少起到有效补偿作用,非常利于作物快速生长。建议中、东部雨量较大地区和低洼地块重点排涝降渍,西部防范阶段性干旱;局地需防范雷暴大风、冰雹对作物及设施农业的破坏,并加强雨后病虫害防控;利用晴好天气合理安排农事,促进作物快速生长。
一、土壤旱涝趋势预估及农事活动适宜度
(一)土壤旱涝预估
根据当前墒情及未来天气预测,利用土壤旱涝预测模型,初步预估6月下旬0-30厘米土层土壤旱涝趋势如下:松嫩平原西部土壤偏旱,三江平原大部和哈尔滨局部土壤偏涝。
(二)施肥气象适宜度预报
结合未来天气预测情况,预计6月21日大兴安岭北部、齐齐哈尔大部、大庆大部及铁力、宁安等地适宜施肥,其余地区次适宜或不适宜施肥,6月22-23日、6月25-27日三江平原大部、黑河东南部、哈尔滨东部、伊春北部及牡丹江局部不适宜施肥,其余地区次适宜或适宜施肥,6月24日大兴安岭大部、黑河西北部、松嫩平原大部、牡丹江大部及铁力等地适宜施肥,其余地区次适宜或不适宜施肥。
二、预报依据
(一)前期气象条件及作物长势
5月1日-6月19日,全省平均气温为15.7℃,与常年同期持平,比去年同期高0.5℃;有低温时段,其中,5月1-4日全省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低1.5℃,5月16-19日全省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低4.0℃,6月6-7日全省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低2.5℃。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21.4毫米,比常年同期多12%,比去年同期少21%。全省平均日照时数351小时,比常年同期少44小时,与去年同期持平。
2025年全省≥10℃积温活动初日始于4月26日-5月23日,平均较常年延后1天、较去年延后近10天。截至6月19日全省≥10℃活动积温为701℃,比常年同期少102℃,比去年同期少106℃,积温偏少主要发生在出苗前期,对作物生长影响不大。自旱田作物出苗、水稻返青以来,温水匹配较适宜,充沛的降水能够满足作物快速生长需求。目前,我省玉米处于七叶期(大部较常年早1~9天)、大豆处于三真叶期(发育进程不一)、水稻处于分蘖期(发育期持平),作物长势略好于去年,以一、二类苗为主。
(二)农田墒情
截至6月18日,根据多源卫星表层(0-3厘米)土壤含水量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大部农区土壤墒情正常,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部分区域偏涝,黑河北部区域轻旱;根据人工测墒结果显示:全省耕层(0-10厘米)土壤黑河中部、齐齐哈尔局部及杜尔伯特、铁力、哈尔滨市辖区、鸡东共9个测墒点偏旱;三江平原中北部、松嫩平原个别县(市)及呼玛共19个测墒点偏涝;其它测墒点墒情正常。
(三)未来天气预测及影响
6月20-21日全省有一次降雨天气过程,黑河、伊春、齐齐哈尔北部、绥化北部、哈尔滨东部、鹤岗西部、佳木斯西部、双鸭山中部、鸡西东部累计降水量25~50毫米,其中黑河东部、伊春、哈尔滨东部等地部分县(市)累计降水量50~80毫米,大兴安岭、大庆累计降水量2~10毫米,其它大部地区10~25毫米。22日开始降雨区域迅速减少,气温升高,27-28日转为晴热天气,西南部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2~34℃。高温时段局地会有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未来降雨减少,气温升高,后期转晴热,气象条件利于热量累积,对前期积温偏少起到有效补偿作用,非常利于作物快速生长。但局地强降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易引发农田涝渍和作物机械损伤;中、东部雨量较大地区和低洼地块仍存在渍涝风险,西部关注阶段性干旱风险。
三、农业生产建议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技术推广站提出如下技术建议:
旱田
1.加强中耕管理。干旱地块要勤耕浅耕,切断毛细管,填堵大缝隙,减少水分散失。湿涝地块要在晴好天气机车能进地时抓紧深松中耕,提高地温及土壤通透性,加速土壤养分的分解和转化,促进根系的生长和营养吸收,为后期生长发育、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2.适期科学追肥。玉米地块在7—9叶期,玉米拔节期结合铲趟进行追肥,部分苗小、苗弱的玉米地块在6—7叶期也应尽早追肥促进生长。大豆根据苗情长势酌情使用叶面肥,叶面喷施氨基酸类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加芸苔素内酯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大豆生长和花芽分化。
3.适时苗后除草。当前我省各地已进入大豆苗后除草时期,应根据本地区气候、土壤特点、作物布局、耕作条件、田间杂草等条件综合分析,因地制宜,合理制定用药方案和作业参数,适时开展苗后茎叶除草。
4.防治苗期病虫害。密切监测田间病、虫情动态,对达到防治指标的地块,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苗期病虫危害。大豆重点监测大豆蚜虫及大豆根腐病、菌核病等发生情况。玉米重点监测玉米螟、粘虫和大小斑病、北方炭疽病等发生情况。
5.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影响。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干旱地区要采取合理灌溉措施,满足作物花期正常需水量。洪涝灾害来临前及时组织人力和机械力量疏通田间沟渠、挖渗水沟,确保雨水外排顺畅。积水地块,要尽早尽快采取挖沟排水、架泵强排等措施,加快排水散墒,恢复作物根系呼吸活力。遭受雹灾确需毁种地块,除考虑后茬作物熟期及积温外,也要考虑除草剂残留造成的影响,以免产生药害。
水田
1.加强水层管理促进分蘖。水稻分蘖期浅水灌溉,灌3厘米左右浅水层,提高水温、地温,以加速土壤养分转化,促进分蘖,待田间呈花达水状态后再灌下一茬水。因雨量较大造成短时间内涝的稻田要及时排除积水,撤水后晾田一至两天,促进水稻根系恢复生长。
2.精准用药铲除水田杂草。除草以安全、绿色,不影响水稻分蘖为目标。使用对水稻无抑制作用的高效、安全除草剂进行除草:(1)以稗草为主的地块,可使用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三唑磺草酮等药剂防治。(2)以稗草和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可使用五氟磺草胺+氯氟吡啶酯防治。(3)以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可在水稻分蘖末期使用灭草松或2甲·灭草松防治。
3.加强病虫检测及时防治。重点做好负泥虫、潜叶蝇和检疫对象稻水象甲的监测和防治。防治水稻潜叶蝇应在被害株率超过5%时,选用短稳杆菌、呋虫胺、噻虫嗪等药剂喷雾防治,或使用噻虫胺(缓释剂型),可兼防负泥虫和稻水象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