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广州 福州 重庆 西安 南宁 深圳
热门 A-G H-L M-T W-Z 省级站 国际
输入城市名、全拼、简拼、电话区号、邮编查询
中国天气网>黑龙江 > 气象科普

沙尘在古代留下了哪些“痕迹”?

【字体:   2021-04-01 10:26:06   来源: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网  

古已有之的沙尘,

曾在史书上留下怎样的“痕迹”呢?

01
历史上的沙尘是怎样的?

东汉班固所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书中,班固首次开设《五行志》,专门记载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些灾异现象,其时间上起春秋,下迄西汉末年。

在《五行志》中, 有许多与沙尘天气有关的记载。例如,“成帝建始元年四月辛丑夜,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明史•五行志》载:“成化二十一年三月戊子,大名风霾,自辰迄申,红黄满空,俄黑如夜。已而雨沙,数日乃止。”不仅对沙尘天气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明确的记载,对于沙尘天气发生时的一系列大气物理现象和持续时间都有身临其境的描绘。

再比如《旧唐书》上也记载“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唐德宗贞元年间三月下旬的一天,黄沙漫天,什么都看不清,以至于“日月无光”了。

  

史籍记载沙尘天气时,一般都不涉及沙尘天气的危害,但也有少数例外。

如《宋史•五行志》载:“景德四年三月甲寅夕,京师大风,黄尘蔽天,自大名历京畿,害桑稼,唐州尤甚。

《明史•五行志》载:“(万历)十八年四月戊戌,崇阳风霾昼晦,至夜转烈,损官民屋木无算。

02
春天是沙尘的“狂欢季”吗?

就沙尘天气发生的季节而言,春季是沙尘天气发生的最集中季节。

历史上(公元前4世纪至19世纪)有明确季节记载的252次沙尘天气中,发生于正月(包括闰月,下同)的有41次,2月的有59次,3月的有57次,4月的有31次,加上发生于春季的6次,共有194次,约占全部沙尘天气的71%;其次是冬季,约占全部沙尘天气的7%;夏秋二季发生较少。

春季,北方气候干燥,植被覆盖量较少,抗风蚀能力很弱,降水也比较少,地面干燥松散,土壤表层干燥疏松,如果有大风刮过,就会将松散土壤中的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天气。

尤其是在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中北部等地区,平均每年沙尘暴日数可达10天以上

 此外,人为原因也是沙尘天气日益增多的原因之一,随着人口增多,人口压力增大,人们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导致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沙尘天气多发。

03
诗人笔下的“沙尘”是何样?

关于沙尘源的问题,目前研究认为影响我国的沙尘源主要为北方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二是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三是陕、内蒙古、晋、宁西北长城沿线的沙地、沙荒地旱作农业区,四是内蒙古中东部的沙地。

沙尘暴常常降临西北和华北地区,古代一些边塞诗人将其诉诸笔端,借助这些诗作我们可以大概知道当时沙尘暴发生的情景。

王昌龄在《从军行》中云:“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说守边将士们举着被狂风卷起的红旗,顶着遮天蔽日的滚滚沙尘出征,在洮河夜战中夺取胜利的壮烈场面。一句“大漠风尘日色昏”,生动地概括了沙尘暴。

岑参在《走马川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开门见山交代了西征之途:“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满目皆是沙尘暴:黄沙飞天狂风夜吼,斗大的石块遍地滚动。将士们在这种恶劣气候中半夜出征,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佩,风刀割面的沙尘暴也让人心灵震撼。

高适有一首《别董大》,其中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非常有名,但前两句却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你看,狂风卷起的千里尘沙,像黄云一样直上天空,把太阳也遮得昏暗无光了,活脱脱展现了沙尘暴的巨大威力和悲壮景象。

大诗人王维曾出使居延城(今内蒙古额尔济纳旗)慰问将士,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当地的自然环境。这“大漠孤烟”便是一种典型的塞外沙尘现象,即指狂风卷起的沙柱或沙墙。


编辑: 隋红艳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黑龙江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